在我們的周圍有著這樣一群人,他們任灰塵沾滿臉頰,任汗水濕透衣裳,他們從未抱怨,用自己辛勤的勞動,似春蠶吐絲一般,無怨無悔地在默默奉獻......
有恒邦人的地方,就有著無數動人的故事。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,那一個個色彩鮮明的“最美恒邦人”。
崗位平凡,意義非凡
王寶貴是揚大附院項目點上的一名普通員工,黑黑的皮膚,憨憨的臉上始終掛著一絲坦誠的笑容。自2008年入職以來,老王一直負責醫療垃圾的收集轉運工作,在過去的十一年里,老王勤勤懇懇、任勞任怨,無論刮風或是下雨、下雪,每日清晨5點多必能看到他的身影出現在醫院里,整理工具,為一天的工作做準備,在又臟又累的工作崗位上,十一年如一日的付出。
除此外,在工作中常常需要加班加點,老王也從沒主動要求過什么回報。今年醫院血透室改造后病員增多,中班下機時間由原先的17點半拖延至18點多,要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每日必須加班,可老王只是憨憨的笑著說:“沒事,算不算加班都無所謂,把垃圾收完才是正事”。正是這樣一句普普通通的話,讓我們所有管理人員都肅然起敬,給了我們極大的觸動,試問這樣的員工到哪里找?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,他是公司正能量的代表。
這樣平凡而又偉大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打掃外環境的員工張兆云,老張2013年從電管站退休后來揚大附院工作,做了幾十年操作工的他樸實、淳厚。來上班的第一天,除了日常的衛生清理工作,醫院領導還布置了一個任務--每天升國旗。然而,這句僅說過一次的話,卻被他牢牢的印刻在心上,以至于6年里,近2000多個日子,將國旗升上去、降下來,如一日三餐般,成了他“準點”的習慣,始終堅守著這份莊嚴的約定。
這樣的隊伍,不一般 在恒邦,動人的故事深刻都在發生,在揚州市中醫院食堂項目經理閆晶的日志里,有這樣特殊的一篇: 2020年的開端注定了它將是不平凡的一年,在疫情嚴峻的那段日子里,院方將病員全部隔離在病區,三餐全由食堂包送。此時所有的小時工已經全部回老家過節,我立刻召集現有的員工開會,一呼百應,大家沒有退縮,眾志成城,用自己的行動去抗擊疫情。
有一位送餐員張金鳳同志,悄悄跑到我面前說:“經理,我負責的樓層有肺病科,真的有點害怕,但是我理解你的難處,也知道你很辛苦,我還是會頂上去的”。感動之余,我立刻聯系了院方,了解病房現有的狀況,將這些安全信息轉達給了送餐員們,讓他們解除了后顧之憂。
有點胖的談左英大姐,被病房的病員們和護士醫生們尊稱為胖大姐,有時候我去病房調研的時候,很多人都會滔滔不絕地向我夸贊她——胖但很靈活,態度和藹為人親善。
送餐團隊里唯一一位男士王倫華,也被他所負責的樓層的人們記在心里,每次餐到的時候,大家都笑著嚷道:“老王來了,老王來了”。這是一種信任的眼神,只有不漏餐,不延遲,不爭執,長期以往的保持才能換來的親切感。
于明鳳大姐也是一名優秀的送餐員,深受醫護人員和病人、家屬的喜愛。還有一位病人特地送她蘋果以表感謝!
我為有著這樣一個送餐的團隊而感到驕傲!
將小事,做到極致 劉桂華,作為恒邦集團會議中心項目點一名普通的基層保潔員,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詮釋了保潔員崗位的擔當與風采。 疫情期間,在剛接到上班通知后劉桂華積極投入工作,和千千萬萬的基層一線員工一樣,一個口罩,一副手套就是她全部的防護“家當”。懷著使命與擔當,她每天在工作崗位值守,始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負責的工作態度,做好每件小事,最大程度確保項目點的正常運作。
在疫情控制的后期,會議中心接待了大批的支援武漢的回揚人員,劉桂華同志毫無怨言,義無反顧的的投入到一線服務隊列中。服務崗位工作內容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簡單,但是由于有些人不理解、不配合,需要反復的溝通、說明,這非常考驗一個人的耐心和細心,而劉桂華一次次、一遍遍,毫無怨言。她說:“相對于醫生護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,我們更應該站好自己的崗、擔好自己的責!”
不轟轟烈烈,但堅毅團結 揚大附屬醫院的PA班組,承擔著醫院物業工作中高規格保潔工作。PA班組的成員們,用嚴肅、認真、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。在他們眼里,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完成好自己的工作,得到院方的認可。
醫院樓體外墻清洗,三千八百多堂玻璃窗戶、所有門廳玻璃,各種材質地面的保養。如此龐大的工程,卻僅僅是他們工作的一小部分。肩負著沉重的工作責任,造就了PA班堅韌的品質,就是為了保持恒邦物業人的優良品質。
得到院方和公司領導的認可就是他們工作的目標,對待工作,他們不言辛苦,任勞任怨,一次次高質量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贊譽。
他們沒有做過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,他們熱愛自己的崗位,盡職盡責,甘愿付出,在自己的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。